• 扫码加微信

  • 400-823-0080
当前位置: 首页 > 客户支持 > 应用案例

方案介绍

【PS微球案例】毛细管液滴微流控芯片制备单分散聚苯乙烯(PS)微球

实验背景

1、实验背景

聚苯乙烯微球广泛用于合成有序材料、生物医学测试、标准计量和色谱柱填料。近年来,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微电子领域,例如,作为各向异性导电膜中的导电颗粒。本实验中首先通过玻璃毛细管微流控芯片制备单乳液液滴水包油型,O/W),然后通过使用 UV 或热固化的方法合成聚苯乙烯微球

材料与仪器

2、材料与仪器

1)实验材料

分散相:20wt%苯乙烯+75wt%二乙烯苯+5wt%光引发剂(4-(二甲基氨基)二苯甲酮1%;或20wt%苯乙烯+75wt%二乙烯苯+5wt%热引发剂(2,2'-偶氮二异丁腈, 99%,重结晶);

连续相:3.0 wt%PVA水溶液;

收集相:同连续相;

2)实验仪器

芯片:MONO型号毛细管液滴微流控芯片;

图片3.jpg


液滴微流控工作站:MF-2G

image (5).png


操作步骤

3、操作步骤

1)微液滴的制备

• 将一定量的分散相和连续相溶液分别抽取到10毫升规格的注射器中,并将其固定在液滴微流控工作站的注射泵上。

• 使用特氟龙(PTFE)导管,一端通过鲁尔接头(luer lock)与注射器连接,确保连接牢固无泄漏。另一端通过倒锥接头与微流控芯片(MONO芯片)进液口连接。

• 将特氟龙导管通过倒锥接头与芯片的收集口连接,作为收集管使用,以便收集生成的乳液液滴。

• 取适量的收集相至收集瓶中,并确保收集管的出液端浸没在收集相中,以便乳液液滴能够顺利进入收集相。

• 在工作站上设定分散相和连续相的流速。启动工作站的注射泵,使分散相和连续相在微流控芯片中流动并相遇,形成乳液液滴。通过调整两相的流速,可以精确控制 乳液液滴的形成过程。

• 生成的乳液液滴在收集相中收集后,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应用,如粒径分布的测定、后续固化等

2)微液滴的紫外(UV)固化

将制备的微液滴分配到五个密封的玻璃小瓶中,并分别进行不同时间的紫外光照射处理:0分钟、5分钟、10分钟、20分钟和50分钟。使用的紫外光源波长为365 nm,光强度为3000毫瓦/平方厘米,照射距离保持在1至2厘米。 通过光学显微镜追踪此过程如图 2 所示。

3)微液滴的热固化

将生成的微液滴通过收集管路,经过热水浴后被引导到收集相中。对收集相中的微液滴进行持续加热15至20分钟,然后让其自然冷却至室温。通过显微镜观察微液滴的变化,见图3。

数据结论

4、数据结论

                               

image-(6).jpg

1. MONO芯片的微通道内液滴的实时生成图像,比例尺为200 μm


image-(7).jpg

图2. 不同紫外光照时长情况下、载玻片上微液滴的固化形态。比例尺为100 μm。(a)紫外光照0 min;(b)紫外光照5 min;(c)紫外光照10 min;(d)紫外光照20 min;(e)紫外光照50 min。

image-(8).jpg

图3. 微液滴在加热前(a)与加热后(b)的形态。比例尺为80 μm。


参考文献

https://www.dolomite-microfluidics.com/news/polystyrene-particles-synthe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