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伤口的复杂环境,以长期渗出和反复的细菌感染为特征,给伤口恢复带来了重大挑战。多功能伤口敷料的最新进展不足以提供全面、准确和舒适的治疗。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宁波诺丁汉大学李灏楠、刘子欣等人提出了一种新型无电池、多功能微流控Janus伤口敷料(MM-JWD),它能够有效管理伤口渗液、监测多种感染指标,并具备抗菌功能,旨在为慢性伤口治疗提供全面、准确和舒适的护理方案。相关研究以“Battery-Free and Multifunctional Microfluidic Janus Wound Dressing with Biofluid Management, Multi-Indicator Monitoring, and Antibacterial Properties”为题目,发表在期刊《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上。

 

本文要点:

1、开发了一种无电池、多功能微流控Janus伤口敷料(MM-JWD),其具有三大功能:渗出物管理、抗菌性和多指标创面感染监测。

2、MM-JWD采用柔软的PDMS基材,具有良好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能够在皮肤变形下保持稳定的单向液体输送能力。

3、在MM-JWD中集成了监测pH、尿酸和温度的多重比色传感器,并结合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实现了对创面状态的实时远程监测。

4、体内外实验证明了MM-JWD在渗出物管理、抗菌和创面促愈合方面的有效性,为慢性创面护理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5、总体而言,该研究为设计集多功能于一体的创面敷料提供了有价值的方法,对慢性创面护理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MM-JWD通过以下方式管理创面渗出:

1、单向流体传输:利用微流体Janus膜(MJM)的单向流体传输能力,使渗出物只能从伤口表面(疏水性表面)向吸收层(亲水性表面)传输,防止液体反流。

2、微流体结构设计:MJM上的微孔和微通道促进渗出物的定向流动,引导渗出物从伤口床通过微孔进入微通道,流向敷料的吸收区域。

3、吸收材料:敷料的亲水面下方集成了吸收棉,这种材料能有效吸收和储存渗出物,防止渗出物积聚和回流至伤口处。

4、长期稳定性:MJM表面涂覆的HACC和PVA不仅提供了抗菌效果,还增强了膜的亲水性,确保了长期连续的单向流体传输能力。

5、适应皮肤变形:MM-JWD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适应性,能够适应身体运动引起的皮肤伸展、弯曲和扭曲,保持稳定的渗出物管理能力。

6、透气性:MJM结构支持气体交换,有助于维持伤口环境的适当透气性,减少伤口浸渍和促进伤口愈合。

 

MM-JWD中的比色传感器是如何实现对伤口pH、尿酸和温度的准确检测的?

1、比色传感器设计:比色传感器由特定的化学物质组成,这些物质对pH、尿酸和温度的变化较为敏感,其颜色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 pH传感器:通常由酸碱指示剂如苯酚红和石蕊等组成,这些指示剂在不同pH值下呈现不同的颜色。

  • 尿酸传感器:基于尿酸酶催化尿酸产生过氧化氢,再通过过氧化氢酶(HRP)催化色原物质发生反应,从而产生颜色变化。

  • 温度传感器:使用热致变色材料,如含有结晶紫内酯(CVL)和双酚A(BPA)的混合物,这些材料在不同温度下会发生颜色变化。

2、颜色变化的定量分析:通过数字相机捕获传感器颜色变化的图像,使用图像处理软件(如Adobe Photoshop)提取图像的RGB值,并通过算法(如Matlab)分析颜色变化与生物标志物浓度之间的关系。

3、校正不同光照条件:开发了黑白色平衡算法(BWBA),通过黑白参考贴纸计算RGB系数,对图像像素的颜色进行校正,以消除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影响。

4、线性关系的建立:通过实验测定不同pH值、尿酸浓度和温度下传感器的颜色变化,建立RGB值与这些生物标志物水平之间的线性关系,从而实现定量检测。

5、定制化智能手机软件:开发了专门的智能手机应用程序,集成了上述算法和线性关系,用户可以通过应用程序拍摄伤口敷料的照片,软件自动进行颜色校正和生物标志物水平的测量,提供伤口感染状态的诊断结果。

通过这些技术手段,MM-JWD能够实现对伤口pH、尿酸和温度的准确检测,为慢性伤口的监测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图1.无电池多功能微流控Janus伤口敷料。

 

 

图2.HAP-MJM的制备与表征。

 

 

图3.温度传感器的制作与表征。

 

 

图4.pH和UA传感器的制作与表征。

 

 

图5.HAP-MJM的单向流体传输能力演示。

 

 

图6.比色传感器的感染检测。

 

 

图7.伤口愈合的动物实验。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21/acsami.4c09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