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农业大学李全宏教授发表综述,介绍了不同的蛋白质微囊制备方法和壁材类型,并探讨了它们在食品、医药和化妆品等领域的应用。
导读:
近期,中国农业大学李全宏教授发表综述,介绍了不同的蛋白质微囊制备方法和壁材类型,并探讨了它们在食品、医药和化妆品等领域的应用。此外,还强调了蛋白质微囊在食品中的稳定性、生物利用率和抗氧化活性等优势。相关研究以“Advances in protein-based microcapsule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A review”为题发表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上。
本文要点:
1、系统介绍了蛋白质基微胶囊的壁材、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2、蛋白质和多糖之间的相互作用有效地改善了蛋白质基微胶囊的热不稳定性和pH敏感性。
3、适应复杂环境的多刺激响应性微胶囊,具有更好的靶向性和可控性。
4、合理设计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壁材类型和壁芯比可以提高微胶囊的性能。
一张图读懂全文:
与其他类型的微胶囊相比,使用基于蛋白质的微胶囊有哪些主要优势?
文中提到,蛋白质具有良好的乳化性、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因此非常适合用作微胶囊壁材料。此外,与其他类型的微胶囊相比,蛋白质微胶囊具有更好的热不稳定性、pH 敏感性、封装效率和抗氧化能力。此外,蛋白基微胶囊在食品工业、生物医学工业、化学工业和纺织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为了充分发挥基于蛋白质的微胶囊的潜力,研究人员还需要克服哪些挑战?
1、稳定性和可控性:蛋白质壁材料的低稳定性和可控性会导致微胶囊的性能和质量下降。研究人员需要找到提高蛋白基微胶囊稳定性和可控性的方法。
2、优化制备工艺:通过优化制备工艺,研究微胶囊的释放机理和控制策略,可以进一步扩大蛋白基微胶囊的应用领域和范围。
3、结构差异:来自动物和植物的蛋白质具有截然不同的结构,这可能导致不同的功能特性。研究人员需要了解这些结构差异以及它们如何影响基于蛋白质的微胶囊的性能。
4、溶解度有限:植物蛋白,尤其是豆类蛋白,溶解度较低,乳化性能不足,对 pH 值、离子强度和温度的反应有限。研究人员需要找到改善植物蛋白溶解性和乳化性的方法。
通过解决这些难题,研究人员可以进一步提高基于蛋白质的微胶囊的性能并扩大其应用范围。
图1.基于蛋白质的微胶囊的主要形态示意图。
图2.几种基于蛋白质的微胶囊的形态。
图3.蛋白质修饰方法示意图。
图4.制备基于蛋白质的微胶囊的方法。
图5.蛋白基微胶囊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图6.蛋白基微胶囊在生物医学和其他行业的应用。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ijbiomac.2024.129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