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开发具有成本效益且环保的活性包装材料仍然是一项重要挑战。近期,北京工商大学食品学院王静教授、张慧娟教授等人采用微流控纺丝技术制备了米糠蛋白(RBP)/羧甲基纤维素(CMC)/ZrO2纤维。探讨了纤维的形成机制,通过光催化实验验证了其抗菌性能,并考察了其对草莓保鲜的影响。相关研究以“Photocatalytic rice bran protein/carboxymethyl cellulose/ZrO2 fiber produced by microfluidics: Formation mechanism, bacteriostasis and strawberry preservation”为题目,发表在期刊《Food Chemistry》上。

 

 

本文要点:

1、本研究采用微流体纺丝技术制备了基于米糠蛋白(RBP)的纤维,其中包含羧甲基纤维素(CMC)和ZrO2纳米粒子(ZrO2 NPs,0%-7%,m/m)。

2、RBP、CMC和ZrO2 NPs的结合形成了强氢键网络,增强了纤维的热稳定性和结晶度,降低了表面疏水性,并使分子取向一致。

3、在可见光(300 W,12 h)催化下,纤维中的ZrO2 NPs产生活性氧,抑制枯草芽孢杆菌的抗氧化应激系统,破坏其生物膜和DNA,显示出优异的抗菌效果。

4、在储存过程中,这种纤维还显示出清除乙烯的能力,从而降低草莓的亮度、硬度和重量损失率,为食品保鲜、抗菌以及米糠副产品的增值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米糠蛋白/羧甲基纤维素/氧化锆(RBP/CMC/ZrO2纤维的制备过程中,微流控纺丝技术起到了哪些关键作用?

1、微流控纺丝技术提供了一种精确控制流体流动和混合的环境,使得CMC、RBP和ZrO2 NPs能够在微通道中均匀混合,形成稳定的纺丝溶液。

2、微流控芯片产生的强烈剪切力促进了RBP、CMC和ZrO2 NPs之间的分子间氢键的形成,这种氢键网络结构增强了纤维的热稳定性和结晶度。

3、微流控纺丝技术还能精确控制纤维的直径和形态,这对于最终材料的性能至关重要。

4、微流控纺丝技术可以实现连续化生产,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规模化制造。

 

 

在草莓保鲜应用中,RBP/CMC/ZrO2纤维是如何实现抗菌和乙烯清除功能的?

RBP/CMC/ZrO2纤维在草莓保鲜中实现抗菌和乙烯清除的功能主要依赖于两个方面:光催化活性和物理吸附。首先,纤维中的ZrO2 NPs在可见光催化下能够与环境中的O2和H2O迅速反应,产生大量的活性氧种(ROS),如羟基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O2),这些ROS能够破坏细菌的细胞膜和DNA,抑制其生长和繁殖,从而实现抗菌效果。

其次,RBP/CMC/ZrO2纤维能够吸附草莓释放的乙烯气体,这主要是因为RBP中的活性基团(如巯基)能够与乙烯发生反应,减少乙烯浓度,延缓草莓的成熟和衰老过程。

此外,光催化条件下,·OH能够持续攻击乙烯分子中的C=C双键,将其转化为甲醛、甲酸,最终转化为CO2和H2O,进一步清除乙烯。这种结合了物理吸附和光催化降解的机制,使得RBP/CMC/ZrO2纤维在草莓保鲜中表现出了优异的性能。

 

 

图1.RBP/CMC/ZrO2纤维的制备工艺及纤维的氢键网络结构。

 

 

图2.RBP/CMC/ZrO2纤维的微观结构、分子间结构和稳定性。

 

 

图3.RBP/CMC/ZrO2纤维的晶体结构。

 

 

图4.RBP/CMC/ZrO2纤维的XPS分析。

 

 

图5.RBP/CMC/ZrO2纤维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抗菌活性。

 

 

图6.RBP/CMC/ZrO2纤维的抗菌机理。

 

图7.RBP/CMC/ZrO2纤维对草莓贮藏品质的影响。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foodchem.2024.142022